谁的非虚构?什么样的现实?
,是张彤禾个人的成功奋斗史。再一次的,我们又得到了一个他者的故事。这个他者的故事并非不够真实,如读者们提醒的,作者忽略了真正能够实现阶层跨越的打工妹,实属凤毛麟角,而且伍春明们的中产生活并不稳定。更重要的是,张彤禾屏蔽了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中国女工们的艰辛生活,正是全球不平等政治经济结构的后果,中国经济的腾飞有赖于她们廉价的劳动力,美国中产阶级享受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建立在她们惨痛生活的代价之上的。这同时提醒我们,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里,又一个自我—他者的故事,对于中国劳工问题的思考,必须置于全球政治经济的视角中。相较于文学读物,围绕吕途《新工人》一书的讨论,更具范式探讨的理论意义。在豆瓣网上,劳工研究、NGO研究的相关人员就一些问题与吕途展开争论。首先是针对研究方法的讨论,吕途在书中指出,自己采用的是一种“无预设研究法”,“也就是一种没有假设前提的研究”(第4页),显然吕途意在强调这本书最后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