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
西人之手,这说明中国学者在方法论和理论探索方面,还需要更加自觉。毕竟,医疗卫生的社会史和文化史关涉的不仅仅是作为技术的医疗和对疾病的认识,也涉及作为知识的医疗如何与社会和权力勾连互动的问题,这些需要广阔的知识和理论储备。当然,也正是因为医疗史的跨界性质,让很多人质疑其正当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国内的医疗社会史作为新史学的一支,也慢慢有了欣欣向荣之势。编者余新忠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毕业论文,就是一个说明。除了西方学者在理论方面的主导地位,台湾地区学者的文章显然要多于大陆。梁其姿的《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是颇具代表性的文章,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八卷(天津古籍出版社),后收入余新忠所编的另外一本文集《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三联书店,2009年),彰显了作者从医疗史的角度出发,从中国内部去发现“现代性”的理论探索。胡成的《医疗、卫生与世界之中国(1820—1937):跨国和跨文化视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