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
”(原始儒家,宋明儒家和明清之际的儒家)之间公私观的区别。的确,通过概念史和思想史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概念衍化的事实,但何以衍化的原因,就不是概念史和思想史所能告诉我们的了。《先秦儒家的公私之辨》主要考察的是先秦儒家的公私观,其目的也是为了澄清近代以来的误解,为儒家公私观正名,并对“公共哲学”的形成有所贡献。因此作者的问题意识有以下两方面:借鉴现代公共哲学的分析框架,致力于将公共哲学的分析框架转变成本项研究的问题意识;立基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原生形态,重点解读儒家公私关系与其治道理想和治道路径之间的关系,力求凸显本项研究的主体性。因为公私观不仅涉及公德与私德问题,而且也涉及如何看待天下,如何面对个体、社会与国家的政制问题。这是作者所要辨别分析的。作者的基本结论是:立基于“天下为公”的治道理想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道设计,先秦儒家独创了“伦理典范”中的公私之辨。在作者看来,这些可以对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