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与乡村治理
元隔离、外国资本的侵入,导致农村凋敝,乡村遂处于涣散状态,很多知识分子为此忧心如焚,大声疾呼。民国时期,内生性的传统乡村治理坍塌了,此时梁漱溟先生、晏阳初先生等人,开始了筚路蓝缕的乡村建设实践。这帮知识分子搞乡村建设就是为了从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挽救凋敝的乡村,其中梁漱溟先生提倡村治,要村民自治,晏阳初先生主要从教化入手,搞平民教育,但是仍然不能挽救民国时期乡村逐渐凋敝的现实。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共产党的高度政治动员能力,导致1949年到1978年,中国实现了两千年以来没有实现的东西,就是最大限度动员了中国最基层的农民,使他们的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空前觉醒。国家动员能力的增强,反过来也瓦解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固有的乡土社会的治理机制,这实际上导致在1978年之后,当国家政治动员能力减弱、国家制度渗透程度降低之后,农村又出现了大量的乡村治理的真空地带。我们目前的乡村治理面临一个双重的消解,就是一方面内生性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