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古桥:岭南水乡的交通要道
作者/责任者:黄勇著
索取号:K29/10/2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大美广州》
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毓灵桥位于冲口涌上,建于清朝中叶,南北走向,用花岗岩砌筑,桥长25米,宽2.04米,是一座三孔梁式石桥,中孔刻有“毓灵桥”三字,桥墩下部砌分水尖,以减轻水的冲力,整座石桥结构紧密,造型古朴。毓灵桥附近地域历史上曾称钟秀乡,因取其钟灵毓秀之意,故名毓灵桥,钟秀乡认为是毓灵桥锁住了冲口山川之灵气,才使当地涌现了不少才气之士,那些高中举人、进士的士子,衣锦还乡都要乘船通过毓灵桥,即所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当时番禺崇文二十四乡的最高学府棉州书院就设在附近。从清代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桥的两岸商业繁荣,商店成排,仅茶楼酒家就有四五家。民国初年,由沙面绿瓦亭开至白鹤洞的电船,大冲口码头是路途站,毓灵桥是人们上落码头必经之处。1938年,日军侵占芳村后把这一带店铺铲平,建起了贮藏物资的仓库。古时毓灵桥最热闹的时候要数端午节的赛龙夺锦,毓灵桥作为附近村民龙舟竞赛的终点,桥上吊着鞭炮,桥下挂着奖彩,两岸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