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观音诞习俗
作者/责任者:冯沛祖著
索取号:B949.92-50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慈爱人间》
驱邪降妖,保佑乡民家宅平安,祝愿姑娘们心想事成。此俗今已大致消亡。
契观音
观音诞期,有些地方有“契观音”习俗。小孩平日体弱多病,父母觉得难以养大成人,便“契观音”为义母,以求得庇护。佛山一带乡俗称“上契礼”,其仪式大致是:请神婆或尼姑念《妙法莲华经》,取小孩的裤带,穿上两串长钱(即铜钱,俗称碎钱,每串用红丝线穿铜钱九枚,取其长久之意),并以斋菜、生果献于观音像前,焚香烛跪拜,禀明小孩子姓名、出生年月,祈福保安。拜毕,取神前利市,便告礼成。这种习俗至今尚存,但较过去已淡薄甚多。
吃艾角
东莞一带在二月十九日观音诞时有做艾角或煎艾堆的习俗。所谓艾角,乃从稻田里采来一种叫“艾”的小草,剁成泥,和入米粉中做成皮,包上眉豆作馅,做成“角”的形状,蒸熟来吃,有一种特殊的青草甘香味。这种习俗至今尚存。
搭台唱戏
观音诞期最为热闹的是搭台唱戏。过去,广东地方风俗、农村演戏大都和春秋祭祀与酬神活动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