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药洲石刻之研究 --对新编《广州市文物志》的商榷
作者/责任者:甄炳昌主编
索取号:K296.5-5/1/1991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总第27期
药洲九曜石,以石刻、碑刻丰富著称,在历史上享有盛誉。1963年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称“九曜石”;1989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称“药洲遗址”。新编《广州市文物志》(下称《文物志》)的“药洲遗址”和“药洲九曜石题咏丛刻”两条目的记载,值得商榷。
一、部分石刻是否属后人所移置
石刻文物之所以宝贵,因其保存文字资料而有助于证史,且可以订正和补充历史记载,清代画家苏六朋赞美药洲九曜石刻,谓其有“品题扫石认前朝”之功。《文物志》第233页,评介此遗址的石刻:“是掺杂后人移置于此的海北学使署碑刻,大都与九曜石无关”;并说:“通计宋刻22处,著录人59位”。似乎宋以后石刻都与九曜石无关而不值一顾,这未免误解了石刻的意义。其实宋、元、明、清至民国的历代石刻、碑刻延续未断,多数有石可查,有文可见。现在遗留于水中与岸上的历代石刻和碑刻,是互为补充,前后连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明代的水上石刻《重修濂溪书院记》,是记述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