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唐代铜船初考

作者/责任者:甄炳昌主编

索取号:K296.5-5/1/1991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总第26期

观察所得,已有不少可靠资料,分述如下:沉船地点在离芷寮不远的沙角旋乡寮儿村海边,距岸约500米处。沉船大部分已被海沙覆盖,只有2平方米船面出露,浸在水中。退潮时,出露部分,离低潮水面2米左右。涨潮时,船面水深数米。船上铜器常把鱼网钩穿。因此,不少渔民把船上铜柱锯取,带回梅菉出卖。只有寮儿村渔民李有祥把沉船上取下的铜柱、铜钉、铜片献给文物普查队。据他反映:
    船长:40多米
    船面:有铜片包皮
    船底:有铜片包皮
    船面栏杆柱:圆形实心铜柱,有几十条
    船铜钉:方形(唐制)
    据此,这艘铜船比福建出土的宋船还要长10多米。当然准确数据还要等待考古工作的进行,把船弄上陆地后,将有更多信息提供给我们研究。例如这艘铜船和鉴江口芷寮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沉在这里?等等。但是,已知芷寮港在湛江港未开发前(清中叶时),已是粤西第一名港,即如今天的湛江港。芷寮港在鉴江口内,河口向西弯曲,故正好防阻东风吹袭(台风多东风),即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