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东与香港的区域文化研究--人类学个案研究浅析

作者/责任者:黄淑娉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思想战线》1997年第4期

有段石 , 造型、制作甚至石料都和南海西樵山石器相象, 绞、云雷纹、米字纹陶器, 在广东内地的200多处遗址有发现。青铜时代遗址遗物更十分明显地与广东以至长江以南的相似。1990年南丫岛大湾的战国至汉墓葬中出土一件玉牙璋, 牙璋是先秦一种重要礼玉, 反映香港在三、四千年前就受中原礼制的影响。香港古文化与珠江三角洲古文化更是一脉相承。西方个别考古学者提出《古越族的人类学定义是否成立?》, 说“越”只是一个历史名词, 人类学家也很难明白越文化的含义, 并认为香港地区的古代居民主要是南亚语系人或南岛语系( 族) 人, 而不是古代越族人。这实际上是否认香港古代居民与岭南地区古代居民的血缘关系。〔3〕
    先秦时, 楚文化已对今广东地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今香港地区自秦汉以来就逐渐得到开发。宋代以后北方汉人南迁, 移入今香港新界地区的人不断增多, 有“五大家族”之称的邓、廖、信、彭、文姓, 都是宋代迁来的。现在除了其中廖姓有讲客家话的之外, 其他的都讲广府话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