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调研报告
作者/责任者:曾大兴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府文化》期刊 2012年第1期
洲一带流行的民间“谱子”和“过场曲”,它们是广府粤剧戏班演出戏文时的气氛音乐和过场音乐。这种音乐本是中原古乐、昆曲牌子和江南小曲小调与广东民歌民谣相结合的产物,在它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其它民间音乐以及西洋音乐的某些养料。在中国民乐中,它是最早使用小提琴、萨克管等西洋乐器的一个乐种。“广东音乐”这种兼收并蓄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广州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与创新性。
广州文化既有清新、明快的一面,又有刚健、雄直的一面。在承平年代,清新、明快是它的主旋律;在战争年代,刚健、雄直又成了它的主旋律。所以在广州的土壤上,既能产生何柳堂这样的音乐家,也能产生冼星海这样的音乐家,他们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广州文化的两种不同的风格。我们丝毫不怀疑抗战时期的延安文化对冼星海的影响,但我们要强调的是,冼星海的文化底色或者文化之根是广州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以李海鹰的作品为代表的广东当代流行音乐,成就了中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