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岭南文化与孙中山经济思想
作者/责任者:袁立春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出自《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末清初,西学开始东渐,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在岭南传教,岭南文化出现了新的融通,进入近代,广东沿海地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前沿,亦成为西方文化东侵的最早据点于是,岭南文化在新的时代潮流冲击下出现新的融合。
近代岭南文化的融通性,表现在社会心理与民众习俗上,便是古与今、土与洋、中与西的“大杂烩”,特别是西方的生活方式与习俗引进岭南,很快与当地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传统的与现代的、本地的与外来的、中国的与西方的,随处可见,同时并存。这种融通性上升为思想与理论,便是一种融汇古今中外知识的思想体系。康有为的思想是“含咀于吾国数千年来之文化,以及印度、希腊、波斯、罗马古哲之露言,及近代英、法、德、美先哲之精华,损益古今,斟酌至当” 而融汇构成的,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之建构,也是博采众家之长的,自称“凡一切学术,有可能助余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佘皆用以为研究之原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
近代岭南文化继承与发展了岭南文化的功利性特征。早在古代,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