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重现珠江,能找到振兴粤剧的船票吗?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B05
看见红船靠岸,就知道有戏看了。
以船作为戏班交通工具并非粤剧独有。江苏昆班也有“坐城班”和“江湖班”。“江湖班”租用菱湖船在苏州、湖州、无锡等地流动演出。而像粤剧戏班一样,把船统一漆成红色作为行业标志,却独一无二。清嘉庆进士梁序镛有《汾江竹枝词》:“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
红船不是戏班的财产,是从船栏租来的。大中型戏班一般要租两只船,分为“天艇”和“地艇”,称为全班。租一只船的小戏班称为“半班”。清末著名男花旦“蛇王苏”带私伙戏服及道具上船,名伶随之效仿。此时粤剧表演开始增加布景与道具,“天地二艇”放不下,便增加一只小艇,放置布景和名伶的私伙戏箱,称为“画艇”。
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演出从四乡渐渐转移到城市,陆路交通发达,城中有戏院、茶楼等固定的演出场地,红船班开始减少。三十年代末期,广州和香港相继沦陷,红船纷纷毁于战火,渐渐消失。
戏本酬神,
红船上有诸多规矩和禁忌
红船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