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那是粤剧舞美领先全国、名传海外的时代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28
“踩沙煲”的巨幅广告,可是由于不懂广东话,听错了,画成了“打沙包”。此事在粤剧界传为笑话,“上海仔”洪三和竟因此出名了。粤剧名伶靓少佳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演出后,一直喜爱“海派”风格的布景,礼聘洪三和为剧团的布景师。洪三和为郎筠玉设计《穆桂英》一戏时,使出“海派”的华丽功夫,将舞台台板凿穿,立一根巨大的“降龙木”,还会旋转和发光,令观众叹为观止。他为何非凡设计的宝玉偷祭黛玉的情景,“离恨天”果真飘出虚幻的云景。他为白玉堂、芳艳芬设计的《夜祭雷峰塔》,在舞台上暗接了一个花洒,水流喷出,演员就在雨帘后表演。这些技巧,总是一时新鲜,生命力不强。洪三和后来设计的布景,渐离“海派”,返璞归真,也更耐人寻味。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