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从“怀人待月”到心怀天下 “红色”南音转眼也成怀旧之音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41

激越悲苦,或婉转迂回,令人一听难忘。

    陈燕莺12岁就随爸爸和哥哥在番禺市桥卖唱,1953年加入广州曲艺联谊会。1958年10月,陈燕莺自编自弹自唱南音《歌唱农村新面貌》,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观摩汇演,获二等奖。“文革”前夕,陈燕莺受到打击,到街道服务站印刷社做装订工人。“文革”结束后,陈燕莺重返舞台。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多次赴港演唱星腔名曲及父亲陈鉴的南音名曲《闵子骞御车》和《周氏反嫁》。

    陈燕莺的侄女陈丽英也是著名粤曲唱家、南音传人,她也演唱了不少新时期的南音作品,1982年以南音《橘颂》获得全国曲艺汇演二等奖。她还把祖父所创平腔南音的神韵运用到《挂绿悲歌》、《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等现代粤曲中。

    “叹五更”,什么年代都可以叹

    南音、粤讴等说唱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反映不同的民俗风情和时代精神。这种“与时俱进”,其实一直没有停过。

    南音作品的时代变化,可以“叹五更”体裁来说明。“叹五更”以短调为主,多为感怀身世的作品,明清木鱼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