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把广州城置放于学术的层面:广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报告

作者/责任者:邱昶著,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文史纵横》

州有123万人的志愿者、50万城管志愿者在日行小善。他们当中既有政府官员、学术专家、也有学生和社区义工,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只有8岁。此外,有150间“志愿驿站”在学雷锋献爱心。
    广州人在向善的同时,也表现出求真的责任心。他们不盲从,不臣服,讲真话,有理性。他们对政府不是一味歌功颂德,对即便像亚运这样的盛会也不是一味唱赞歌,如质疑亚运工程铺张浪费,申请(要求)公开“光亮工程”可研报告、批评BRT工程,曝光出租公司的“茶水费”,也关注旧城拆迁等等。这是一种闪亮的“公民现象”,它让严肃的公共生活变得温情、平淡、有痛感。应当说,从广州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求真向善的公民文化,是现阶段广州最重要、最具时代意义的城市精神,是有别于中国其他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
    以上对广州的背景、地位、文化所表述的,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同时具备的。这就是广州特殊的现象,是广州的特色和精髓。而上述这些,也正是把广州城置放于学术层面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