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岭南政局与广州外商
作者/责任者:陈学军著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古代广州的外国商人》
的部分钱财以“两税钱”的名义上缴朝廷或送给京城大官,其余的全部进入自己腰包。他除了坐享其成外,还直接参与经商,每天都有10多艘装满犀角、象牙、珍珠的船,出没在各地,一年到头来往不绝。如此这般,几年下来,王锷的财富急剧膨胀,个人收入远远超过广东地方的财政收入。
从758年开始到8世纪结束,除了李勉当政几年外,广州局势基本上处于动荡之中,再加上吏治不洁,使广州逐渐失去了海上贸易中心的地位。相反,远在红河三角洲的安南局势较为安定,吸引了不少原先来广州做生意或定居在广州的外商,安南的海外贸易渐渐超过了广州。
德宗贞元八年(792),驻节广州的岭南节度使向朝廷请示说:近来外商多转到安南做买卖,想从广州派一个官员去安南管一管,朝廷能不能派一个太监同去?
岭南节度使的这一招很绝,本意想假借朝廷之手,介入安南市舶贸易。唐德宗对此也不甚了了,欲照批不误,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反对说:各国商贩,唯利是图,处置宽容,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