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广州朝天街的探花
作者/责任者:刘泽生著;陈泽泓主编
索取号:K296.5-5/1/1999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羊城今古》总第七十三期
诗文清俊,书法亦佳,在广州颇有文名。一个机会正迎他而来。
广州朝天街设有广州同文馆(今朝天路小学址),在同治三年六月(1864年7月)开始招收学生学习外语。这不是一所普通的书院。因在洋务运动初期急需大量翻译人才,故继同治元年(1862年)创立的北京同文馆、翌年创办的上海同文馆后,根据同治帝旨意,在广州设立第三间同文馆。北京同文馆的倡导者为恭亲王奕��,广州同文馆的倡议者为李鸿章。同文馆首任提调王镇雄,首任汉文总教习吴嘉善(子登)[5]。吴嘉善是江西南丰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6]光绪十三年(1887)刘世安出任广州同文馆的汉文总教习。[7]汉文教习的束修每年480两,此外,还有纸张笔墨书籍等银项,每月4两,每日饭食钱120文。虽然比不上西人教习,但以当时的物价而论,这样的收入亦颇不薄。[8]但是刘世安志不在此,因为他还没有达到当时读书人的最大愿望 —— 中进士。进士是科举的终点,又是做官的起点。光绪十五年(1889)刘世安辞去广州同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