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想象的社区:近代广州城市文化的现代性特征——以“西关小姐”为个案的考察

作者/责任者:黄柏莉著

索取号:I206/49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本土关注:广州文化研究与文艺批评论文选》

的书,在那里学习的英文,会唱很多英文歌,我小的时候,她常教我唱许多英文歌。
    她(黄秀兰)后来的婚姻也不是包办的。因为受的教育比较新派,就和以前那些西关小姐不同了,也是自由恋爱,但当然还是嫁得门当户对。
    潘凝的外婆就读于当时的坤维中学,那时的真光中学与坤维中学都是著名的女子学校,许多西关小姐都在那里接受教育。作为一个“想象的社区”的民族之所以成为可能,不光是梁启超这样的精英知识分子倡导了现代文明的新概念与新价值,更重要的还在于当时印刷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影响。
    清末时期西关小姐通常接受的是“家学”,其内容多限于《四书五经》等封建内容。而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新文化的影响,社会风气日变,西关及附近区域一带建起许多女子中学,当时的真光中学与坤维中学都是女校,许多西关小姐就是在那里接受教育,在30年代,不少西关小姐还在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就读。
    以20年代初的真光学校为例,可从课程设计与办学特点来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