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考古发现探索百越文化源流的若干问题
作者/责任者:杨式挺著
索取号:K872.65/4
文献资料来源:摘自《岭南文物考古论集》
至青铜器时代遗址有着更多发现。后者如番禺铲山、西园山等十多处、广州大火镰岗、菠萝山等近十个山冈等,有肩石器与夔纹陶或青铜器伴出。这说明有肩石器在广东中部地区出现较早,并一直沿用到青铜时代。特别是南海西樵山遗址是个重要的石器制作场。这里发现的数千件霏细岩石器的成品和半成品中,有肩石器是其主要的石制品。从大量的打制圆盘形切割器、短身圆刃的双肩石器的制作上,可以看到有肩石器在西樵山的制作过程。证明南海西樵山遗址不仅是广东而且可能是华南地区有肩石器的一个策源地。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也发现过大量的有肩石器,而且从唐宋时期的文献上就有记载。从石器形式、族属和文献记载,可以证明它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原始文化有着渊源关系。黎族也是古越族的遗裔。
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是有肩石器分布的重要地区。主要发现于左、右江流域和桂南,尤以南宁地区最为集中。[7]其中年代较早的发现于贝丘遗址。如南宁豹子头遗址,其年代不会晚于五-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