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香港木偶粤剧,至今仍在演神功戏

作者/责任者:钟哲平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32

。陈锦涛把剩下的三十多个木偶全部买回家,他父亲一看就认得,说:“就是它了!《胡不归》的家婆!”

    这批古董木偶如今分别在中山、香港、澳门的一些博物馆和非遗基地展出。陈锦涛留了一生一旦,作为镇班之宝。他说,这些老木头不用怎么打理,也不怕虫蛀,很神奇。

    2

    老一辈粤剧人口中的“师父班”指的就是木偶班

    木偶戏本身,就很有神秘色彩。傀儡戏的起源,并不是娱乐小孩子,而是演给鬼神看的。

    其实戏曲的起源都与酬神有关,而木偶则更为特殊。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戏曲演给神看,木偶戏则演给鬼看。因为木偶特别能挡煞。

    在香港这个国际现代都市,依然保留着很多民间传统。陈锦涛和他的木偶班,生存主要依赖于神功戏。乡间有入伙、开光、破台等仪式,新庙落成、新船落水,都要请手托木偶戏班。香港的打醮活动,少不了木偶戏。一般是先演木偶戏,再演人戏。因为怕有未知的力量伤及人畜,所以让木偶先行挡一挡。因此,不少老一辈粤剧艺人称木偶班为“师父班”。

    陈锦涛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数字广府 > 广府文萃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