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工字楼”告别街坊

作者/责任者:任珊珊

索取号:R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5

疗建筑,容纳了中山一院的麻醉手术室和内、外、妇、儿科的大部分住院病房,纵向的中段则作为医疗辅助部门和教学用房。
  
    选择“工”字平面布局,夏昌世先生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中山一院位于岗地上,地势南面陡峭,北面则较为低缓。医疗建筑位于南面坡上,朝向最佳,且依地势而建,南北方向上呈梯级布局。在保证通风良好的前提下,施工时不需要削平岗地。夏昌世还精心创制了横向、纵向遮阳技术,解决了岭南亚热带建筑的遮阳问题。工字楼被誉为他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并曾连同整个中山医学院医疗教学建筑群,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诞生过多个“NO.1”
  
    近六十年来,这栋五层建筑里屡次诞生医学奇迹,在几代老广的集体记忆中,写下一个个令人惊呼的纪录,也将广州医生攻克医学难题时苦心孤诣、敬业进取的身影,定格在时光中。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黄承达教授成功研制世界首例人造骨,并应用于临床。两年后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