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二马路
作者/责任者:李细华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II05
。然而,文化在交流融合,感情在融通加深,150多年来街坊邻里有来有往,南北文化、满汉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
“国语骑射”荒废了,尤其是满语,被一种以北方语言、京腔京韵为基础,融入大量广府方言词汇和语法的“广州满洲话”所取代,在旗人区的“满族部落”中流通起来;葱油饼、窝窝头、大碗酒、大块肉豪气干云的东北老饕,渐渐寄口福于大米饭、煲靓汤、生猛海鲜、精细化烹饪上,东北的火锅炖菜也演变成羊城的“打边炉”。而豆沙包、萨其玛、满汉全席、旗袍、西关大屋的满洲窗……满族的一些古老习俗也逐渐渗透到广州市民日常生活中。
记者手记
了解了,感受就不一样了
身为老广的笔者,小时候最爱与小伙伴们玩地名街名的接龙游戏——一德路、二沙岛、三元里、五仙观、六榕路、七株榕、八旗二马路、上下九、第十甫。那时,八旗二马路对于幼年的笔者而言,很是神秘。“为什么这条马路要叫这个名字?是不是真的有旗人在此居住?”
八旗二马路、八旗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