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林 千年风雅
作者/责任者:朱伟良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II03
东边叫府学东街。府学西街至今尚存,宽仅四五米,可以想象,府学东街当年大概也相差无几。
在1918年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中,府学东街被扩建为15米宽的大马路。因为在文明门东边有一条文德里,扩路时就借用了文德里的名字,命名为文德路。关于这段故事,现代人知之甚少,而文德路的前身文德里则藏身于文明路几家甜品店的身后,籍籍无名。
番山亭中忆“九思”
广州古称番禺,以有番山禺山得名。禺山在北京路,番山则位于文德路上的孙中山文献馆(现中山图书馆旧址)里,明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番山云气”便是此处。番山上建有番山亭,此亭历经千年沧桑,建了又毁,毁了又建,一直保留到今天。
据记载,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南馆原在文德南路,原聚贤坊内、清水濠畔,是蜚声四海的南园诗社旧地。1929年,当时的市政府在文德路再建一座市立“国父纪念图书馆”,由广东建筑师林克明设计,在学宫翰墨池原址上奠基兴建,1933年建成,就是保留至今的中山图书馆孙中山文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