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古代儒林 千年风雅

作者/责任者:朱伟良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II03

学宫缘故,明清时期,全省文人来省城会考都来文德路,当时文德路附近遍布数十家文化书院。到了近代,这里知名的书店、古玩、文具店多达40余家,如文华阁、玩文斋、萃经堂等,就像现在学校门口开店买卖文具类似,因教育兴起而发展。 文献资料显示,文德路字画街兴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18世纪广州“外销画”的出现。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起,被今天的绘画界称为“外销画”的艺术品开始在广州街头出现,地处广州珠江北岸的文德路出现了一间又一间专售外销画的商铺。特别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在广州珠江北岸的文德路、西关十三行等经营中西贸易的范围内,出现了一间又一间专售外销画的商铺。 清代至民国年间,文德路一直是书香之地。裱字画的、卖古董、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店铺,鳞次栉比,成行成市。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有三个地方,其中一个就是广府学宫里的仰高祠。民国时,广法学院、留法学会、中德学会、律师公会、大同中学、北大同学会,都先后设在学宫之内。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