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遭强拆金陵台重建封顶
作者/责任者:任磊斌 叶斯茗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A22
磨石米、玻璃等试验材料被拿来与原废墟上拾获的原建材比对,个别材料需要到福建等专业户定做。而木窗框则使用现在已不再使用的“燕尾隼”工艺(民国时期工艺,使4边形更坚固,需纯手工制作,相当耗时)。
原外观方面,则以保留的原测绘数据和强拆前的照片作为依据来建造。
不同:改框架结构以便活化利用
不过,复建还是有了与原楼不一样的地方。施工现场负责人谢工介绍,原来金陵台2-4号楼是间隔成多个房间的结构,复建则改成梁柱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更耐用,并打通了平面的大空间。
对此,汤教授认为,历史建筑不是文物建筑,主要是保留外观风貌,“市民的集体回忆主要是建筑物外部的记忆,绝大部分人原来就看不到内部状况。”他还认为,打通内部使用空间反倒是方便了以后复建楼的活化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金陵台、妙高台的路牌已在废墟上找到,它们将会和一些难以重新装嵌的建筑构件变成陈列品,出现在大约20平方米的展示区,供市民参观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