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汉电影院低调着,与广州人永结同心
作者/责任者:郑照魁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05
面的能力。
创立早年,永汉的掌门人用文艺来对抗片源的不足。除了放电影,还有其他一些相当风雅的副业。比如影城还兜售一本叫《永汉半月刊》的杂志,里面不仅有诸多影评,还有新片介绍。比如创刊号上就有《快映梅礼士新歌剧〈摇床艳史〉》,还有诸如《且说几句》的短评,受欢迎程度不输现在的时光网、豆瓣网等影评网站。
新中国成立后,永汉用新闻来弥补内容的局限。60年代,永汉戏院更名新闻电影院。正常的电影还在放,但因为“文革”期间并没有多少新作品,当时的经理们就把《新闻简报》做成了特色。
“我年轻时来永汉看电影,经常就是冲着这里的新闻来的。”李国华回忆,因为在那些新闻中不但可以瞻仰到毛主席、周总理,甚至还有西哈努克亲王等国际友人。“现在想来,其实就跟新闻联播差不多。但那时候大家都没有电视,所以这就成了一大特色。”
地利 位置,让人迷恋上这里
如果说摆脱内容局限是让永汉得以长寿的法宝,那么北京路这个优良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