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北京路千年古道挡不住“潮”流 遗址里满布苔藓霉斑小草疯长

作者/责任者:彭程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05

专家研讨方案

    事实上,早于13年前古道刚刚“重见天日”不久,新快报就曾报道过千年古道发霉的情况。据报道,北京路步行街在整饰工程路面开挖过程中,于2002年7月掘出了自南汉以来共五朝11层的路面和宋代拱北楼基址,但就在两处遗址正式开放展示后不到三个月时间,古道砖石就已长满了绿色青苔状的物体,砖与砖之间也布满了白色的雪花状霉团。

    当时,广州市文化考古研究所一名专家直言,导致千年古道遗址发霉的技术原因就是建设时通风设备没有做好。据介绍,“千年古道遗址”五六米下的地底曾是河涌,也就是说古道的下面本身是泥,水分含量高,另一方面,来自地面的因素就是广州的天气较潮湿,空气湿度大,而钢化玻璃下面又不是完全真空,这样外面的空气容易透入,使得内部的文物变得潮湿。施工时,为了防潮防漏,已在古道里面装有抽风、抽湿设备,并对其进行防潮、防长草等技术性处理。而在新快报报道古道发霉现象后,相关部门表示将组织专家一起来研究解决方案。

    不过,去年3月,再有媒体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其他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