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11种语言《坛经》 首现千人禅修盛况
作者/责任者:林铃芳 马通丹 骆骁骅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06
主动创造”
“两千年来,佛教的中国化正是佛教面对不同时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不断适应与创新的过程。”在发言的开始,学诚就开宗明义地表示,外来宗教要想成功实现本土化,并产生生命力,首先要适应本土文化需要。“因此佛教中国化从来都不是一种被动同化,而是主动创造。”
“惠能大师以前的佛学大师都在尽各自的努力,发掘和证成凡夫成佛的可能性。但实际传承中也依然没有彻底舍弃‘渐修’‘渐悟’的传统。”学诚解释说,只有到了惠能大师,才真正打破了对禅法形式的拘泥,超越了渐修渐悟的传统,从此将佛教带入了一个当下觉悟、当下解脱的新时代。
如何看待这一变革?学诚认为,惠能的顿悟成佛之说让佛法回归到了人本身和现实,成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汇点,禅宗借以实现与中国人生命的内在融合,从而推动佛教在中国实现大发展。
谈未来����
本质是“当代化”问题
从《六祖坛经》的丰富内涵中如何汲取当代佛教中国化的启示?学诚认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