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经风雨,保护等不起
作者/责任者:詹鹏飞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II03
族祠书院,至今仅存大、小马站和流水井那几所古书院了。
大小马站与流水井周边形成的古书院群始建于清初。据《广州越秀古书院》记载,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大小马站周边一度云集了当时两省(广东、广西)3个学宫、5所省级书院、一所府级书院、两所县级书院以及大量民间宗族书院,还有3条书坊街。
清初的广州,科举考试进入繁荣时期。然经创办粤秀书院、雍正设官办省会书院,调整书院政策,到乾隆朝积极推动官员兴办书院,在康雍乾盛世背景下,先后创办越华书院(省级)、羊城书院(府级)、禺山书院(县级)和西湖书院(县级),逐渐形成一个以粤秀书院为龙头的庞大教育群体。其后,道光,同治年间创办的学海堂、菊坡精舍和应元书院,更将广东省发展到顶峰。
除了官办书院,还有不少宗族书院。1718年周氏族人在小马站捐建濂溪书院(周家祠)起的近200年间,围绕官办书院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数百间宗祠书院拔地而起。
然而,在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