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东山洋楼时光老 几多故事待追忆

作者/责任者:吴广宇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AII03

有关研究材料认为,华侨开发东山的原因,一是由于东山有完备的男女中小学,侨眷可以照顾儿女读书求学,加之东山宗教气氛浓厚,适合华侨的宗教生活习惯;二是离城较近、环境清幽,吸引广州四邑地区华侨在此聚居。资料显示,1908年,培道女校(培正中学前身)就在此创立,全盛时期有6000多名学生,此外还有培灵幼儿园(今烟墩路幼儿园)、恤孤院、医院、安老院等机构。

    百年前华侨经营的模范街区,今变广州著名景点

    1908年后,培道女校校舍、华南浸信会培道学堂、两广浸信会神道学校先后在新河浦一带创办,加上浸信会礼拜堂、浸信会医院、安老院、恤孤院的设立,让新河浦成为一个教育、医疗、宗教设施齐全的社区。

    1918年广州开始的市政改良运动以及一战后侨资涌入中国,海外华侨开始投资东山营建住宅,经过十余年的开发,东山已经从昔日的鱼塘农舍遍布变成广州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文教发达的区域。

    2007年新河浦成为广州市首个推行连片综合整饰和修缮的历史文化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