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巷名称变迁趣说
作者/责任者:黄国声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羊城晚报-B2
门口和大东门,但那不是街名。唯一以城门名作街名的,只有市一宫对面的文明门,这是一条长不满30米小巷,却街名与城门名混为一体,堪称奇事。当时广州老城有外8门和内8门共16道门,文明门是内8门之一。
从前有一副以街名作成对联的,叫做“玉子卖麻,板箱载出新桥市;黄婆榨粉,担杆挑入后楼房。”按:玉子巷在大新路,现已拆掉成为市三中的运动场。卖麻街在海珠南路。板箱巷民国时被改筑成为海珠中路。新桥市在海珠南路西侧。黄婆是黄婆栏,在今市公安局出入境大厦西侧,已消失多时。榨粉街在中山四路。担杆巷在德政中路。后楼房街在吉祥路市政府后面。此联嵌入街名,以拟人化形式表述,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今天读来,让人感受到广州街巷的沧桑变化。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