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1951越秀山大迁葬亲历记

作者/责任者:朱人奉

索取号:K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12

,不停开的话半个晚上就能走完,但一般会在半夜一两点的时候找个风平浪静的地方抛锚休息。因为旧时行船怕打劫,慢慢下来就有了这个习惯,让乘客们睡一觉,第二天一早再开到西樵码头。所以我要在八点钟左右,步行挑着父母的遗骨,赶到码头等船。 当时码头上有很多姑娘在边上招徕过往行人,广州人把这些姑娘叫“艇妹”、“珠娘”或者“咸水妹”。她们看到我这样的工人,胸襟上绣着荷兰水盖(工厂的名字或标志)的,就会和他们开玩笑:“带你去河南戏鱼(谐音戏院)好不好?要不要去海角红楼跳舞!”这就是广州人所谓的“咸水歌”和“珠娘软语”。我当时年纪轻轻,挑着上百斤的骸骨,连日来为迁葬事奔波劳累,此刻听到她们的调笑,心中更是悲苦。 此外,每天晚上都有一些闲汉在码头上催人上船: “想快死就行快步啦,路经海底撞埋大石啊。”平时大家只当他们开玩笑,最多随口骂他们一两句“大吉利是”。 没想到开船之后,半夜抛锚休息,真的出了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