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寺消失 留下“长寿路”
作者/责任者: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17
当年交趾的一座古寺旧址上,也就是现在的长寿路上。这座古寺的名称已不可考证,但其历史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000年到公元1100年之间。若从那座古寺就开始算的话,它已存在了千年,不可谓不长寿。
孝子为母祝寿 修建长寿庵
长寿寺有名可考的时期是在明朝,那时候它还叫长寿庵,兴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它位于顺母桥(位于长寿路和带河路交界的地方)旁边,由当时的广州巡按御史沈正隆所建。
这个御史是个大孝子,而他的母亲又虔信佛教,于是,沈御史在母亲大寿之时,修建了慈度阁为母亲祝寿,又在两翼则修建了妙证堂、禅房,取名长寿庵,有祝母亲长寿的意思在里面,占地面积八亩(约5333.3平方米)。
建筑格局像一个“寿”字
到了清朝康熙初年,长寿庵已废,当时广东各地兴起了重修佛寺的风潮。一位叫大汕的和尚对长寿庵进行了重修扩建。据说这位大汕和尚预知这个寺庙的寿命不长,特地给它命名长寿寺,并将寺内的建筑格局摆设成了“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