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的街 深藏功与名
作者/责任者:卜松竹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B2
精神财富。
黄少强出生于南海官窑小江村的书香门第,5岁起随母学习国画,8岁到佛山读私塾。19岁时,他入广州博文美术学校研习西画,后又师事高奇峰、刘海粟、高剑父,终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20世纪20年代初,他以“谱家国哀愁,写民间疾苦”的“民间画”独树一帜,风格十分突出。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他的《尘榻空留》和《穷途自赏》是仅有的中国现代人物画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创作了大批抗日救亡画作。1933年在广州举办的“黄少强民间绘画展览”上,他的长卷作品《洪水流民图》被人以两千银元购藏。他把这笔钱全部捐出赈灾。1935年举办的“黄少强塞北归来展”,以凭吊国殇为主题,情调尤为悲壮。1938年,他在长沙、香港分别举办战地归来展,均一时轰动。
广州沦陷后,黄少强坚决拒绝加入日伪控制的“华南美术协会”,离开广州,回到佛山隐居。回乡途中被掳,释放后病情加重,于1942年9月7日去世。他的后人从1957年开始,先后将其真迹无偿捐赠给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