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孙中山 改革之念萌于广东,思想改变世界面貌

作者/责任者:许琨 黄集昊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AⅡ12、13

所有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孙中山在年幼时即做些力所能及如插秧、除草一类的农活。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在18岁时到檀香山谋生,后来成为经营商业、畜牧业的资本家,孙中山12岁的时候也远赴檀香山求学,接受西方正规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在课余跟顺德人杜南补习中文,中西之学迥异,孙中山逐渐产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   医人医国,振兴中华   孙中山是省港澳地区本土高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华人正牌西医,他依靠高明的医术,出入达官贵人、豪绅巨贾的邸宅,他写了一封8000字的《上李傅相书》辗转递到了李鸿章的办公桌上,提出以西方为楷模的种种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正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表示“打完仗再说”。上书失败,孙中山认识到通过和平手段已不能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1894年11月24日,他和20多位华侨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小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提出推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历史、地理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