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学、艺术

四大“民国水塔”仅留最后一座

作者/责任者:颜志图

索取号:I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AII02

”与“烦”同音,“烦”粤语又称“蔽翳”(即忧愁、苦闷),于是人们叫此亭为“蔽翳亭”。相传当年亭上还有一匾,写着“蔽天翳日”四个字。关于这亭还有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年除夕夜,一个打铁仔欠了十几两银,来到亭中躲债。冷风吹来倍感凄凉,他意欲上吊自尽。这时来了一人,也是来躲债的。两人倾谈一番,打铁仔得知此人是个铺头东家,欠下大笔债务无法偿还,不过身上几十两银还是有的,便将三十两银赠与打铁仔。打铁仔硬是不受,说借即可,送就不要了,还问明了这位东主的住址。后来,打铁仔还清债务,境况越来越好。他念念不忘亭中赠银之恩,寻觅到那位好心的东家。东家却落魄非常,生活清苦。打铁仔就赠以大笔金银,并邀约对方合作开拓生意。最终,二人成为了富翁。这段古,也就一度成为了羊城坊间一段流行的劝世文。至于这个半帆亭,就在现在的洪寿街,不过后来这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西关水塔也因维护费用高昂于1976年被拆除。

    西关水塔建成之后,后来广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学、艺术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