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还有多少人在听古仔呢?
作者/责任者:辛捷恺
索取号:I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17
者发现,尽管听古仔已成情怀,但讲古的仍大有人在。而为了博得新新古迷的欢心,广州一些新生代讲古人也在与时俱进地玩出一些新花款。
广州最年轻的“讲古佬”彭嘉志告诉记者,现在的听迷一般喜欢好笑的故事,对资讯量大、比较冷门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他说,讲古艺术分录音讲古和现场讲古,应该两者结合,传统的媒体、网络、现场、剧场都是有效的传播平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的主持人陈健光则在荔枝FM上开设了《韵味岭南之肥光讲古》节目,去年在节目中推出了长达37集的粤语讲古作品《行通济》,网络阅读量突破50万。“我是将节目链接到自己的微信、微博,再链接到节目的公众号和官方微信、微博,造成多层次的滚动传播,效果不错。”
欧阳畅是一名数学老师,也是一位讲古爱好者。他在2010年5月23日正式开始录制《鬼吹灯》,至今已经录了13部小说,包括卫斯理的科幻系列、童话小说等,上传到网站上供古迷收听。他说:“讲古是一个人一台戏,包括自导自演,导演、编剧、监制、男女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