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学、艺术

17世纪欧洲:中国瓷器赛黄金

作者/责任者:黄丹彤 叶伟华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Ⅱ4

孙建伟夫妇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珍品,真实记载200多年来中国陶瓷对欧洲的影响力,欧洲瓷器从仿造中国瓷器、融合西方文化元素、革新生产技术、到研发新产品并走向成功的发展历程。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岚对记者说,“这批瓷器可以说是融汇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更可贵的,当年欧洲人将中国瓷器进行大胆创新,从中可以看到一种别样的光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图案上看,中国瓷器以线条为主,而欧洲瓷器重视造型,非常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最初模仿:

  “代尔夫特”代替中国青花瓷

  现场展示的一件英国代尔夫特“青花”花果纹盘可以看出,盘子边角上有磕磕碰碰的破痕,据介绍,这种釉陶胎厚,又容易碎裂。是欧洲人模仿中国陶瓷的早期产品。

  在17世纪初,瓷器的使用也普及到欧洲富裕家庭中,但价格昂贵的瓷器只有最富裕的家庭才能使用。买不起瓷器的人,使用价格较为合理的彩陶和精陶。荷兰陶工高傲地称自己是“瓷器面包师”。这种白釉蓝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学、艺术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