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越秀47家博物馆密度居全国前列
作者/责任者:张西陆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南方日报-AII02
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以东濠涌河涌博物馆为例。在2010年迎亚运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越秀区把东濠涌边纳入拆迁的两座民国时期红砖小楼当作“宝贝”保留下来,并将其纳入东濠涌治水总体工程,争取资金将其打造成国内首家以河涌为主题的博物馆。
东濠涌博物馆建设资金来自政府,但运作走的是“平民路线”,馆内的许多藏品都是街坊“献宝”,开馆以来平均每天人流量达2000多人。正在推进整治工程的区家祠、青云书院也采取了政府先期投入的模式。
越秀区探索的另一办法是搭建平台吸纳社会资本。2008年,越秀区以清代老当铺东平大押为试点,采取公开邀标方式引入社会力量保护和利用文物,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国有文物资产社会化运作的突破。
去年11月初,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草拟了《越秀区民办博物馆(艺术陈列机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征求公众意见,其中提出,符合条件的民办博物馆每年受补助的金额最高可达40万元。
南方日报记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