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借邱氏书室创万木草堂 忧国难康有为聚徒讲学

作者/责任者:郭晓燕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新快报-A12/13

先让人击鼓三下,听到鼓声的学生就前来听讲。” 康有为冲出了传统教育的藩篱,把教学的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来。

    1891年3月,康有为撰写了《长兴学记》,作为万木草堂学规,以《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纲,对学生施以德、智、体教育。 

    首先,提倡合群讲习。康有为不赞成传统的“独学”方法,说:“独学,则无讲习渐摩之益,则必孤陋而寡闻,勤苦而难成”。他要学生互相观摩,互相启发。其次,注重讲述艺术。康有为讲课生动形象,能深深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课时不用教材,配上一杯水一点小吃,一讲就是几个小时,渴了喝点水,饿了吃点东西。再次,重视学生自学。康有为通过自己捐书和动员学生捐书, 在万木草堂建立起“书藏”(即图书馆),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自学条件。 

    讲学中,康有为还牢牢把握住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比如,从学校的演说辩论到“保国会”的演说辩论。万木草堂每半月组织一次学生演说会,就各人喜欢和关心的问题进行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