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街坊自制大钟献百年钟楼
作者/责任者:曾卫康
索取号: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日报-A15
书馆的这口大钟,黄铜就用了约300斤。在制作过程中,周伟和先根据钟楼的大小设计钟主体结构、字面、内部零件等,在工场内制作了一个大钟的模型,在模型上调试钟的各种零件。试运行一段时间,证实制作大钟可行、可靠后,才正式开始制作大钟的各个零件。周伟和说,同为地标性的大钟,广州海关大钟每3日就要上一次链,而此次新制作的中山图书馆大钟,上一次链能够走6年,超越许多现存机械大钟动能极限。
周伟和找到图书馆的领导提出制作大钟的时候,图书馆方面曾经表示愿意为大钟出点费用,却被他婉言拒绝了。周伟和觉得,制作这口钟的意义,这不是钱能够衡量的。在广州,能够修劳力士的人很多,但是,会修上百年老钟的师傅并不多。“我修钟、捐钟主要考虑的是文化价值,希望大家世世代代都听到这悦耳的敲钟声。”
年过六旬的周伟和还表示,日后在他的有生之年,将继续无偿维护大钟。他自信地说,“我自己制作的中山图书馆大钟应该能够走百年以上。我百年之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