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港 > 社会学

一伞修了三十年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责任者:王智汛

索取号:C

文献资料来源:信息时报-A16

    打伞的人越来越多,修伞的人越来越少。“修整烂雨遮,补洋遮整遮骨,修补烂雨遮!”的吆喝声,在广州已成为绝唱。

    这句吆喝,也许只存在于80后甚至更早一代人的记忆中。在那个雨伞还没有成为快消品的年代,一把伞坏了后,街坊们会找到修伞工匠,修好后,再爱惜地用上几年。那个时候,人们慎重其事地对待每件物品,哪怕是一把伞。

    在越秀区西元岗一带修伞修了三十年的叶伯,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目送了一个又一个同行的离去。手艺不曾没落,却随着一把伞的“贬值”而不再如从前般不可或缺。晴雨交替间,人生已过五旬,叶伯说,他会一直做下去。

    自学成才的修伞能手

    “很多雨伞都是坏在伞布与伞骨分开,其实只需用针线缝好,伞就又能用了。”档口前,坐在板凳上的叶伯正熟练缝着伞布与伞骨。他的身边,是用于修伞的工具与配件,后方店铺墙上,挂满伞柄。
  
    “我是浙江人,来广州已经三十多年咯。”叶伯告诉记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跟着老乡一起来
下一页>>

首页 > 信息港 > 社会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