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与广州的濂溪书院
作者/责任者:黄永添
索取号:G
文献资料来源:越秀文博
元季毁”。明代英宗正统二年(1436),重建于药洲之西奉真观旧址,额
以“濂溪书院”,内有演极堂,及两外斋舍……屋内数十楹。内有周元公祠。天顺八年(1464)监察御史涂伯辅重修,并建爱莲亭。宪宗成化八年(1472)按擦史宇元善疏池中游泥,植莲数百,并书《爱莲说》于楣上提学佥事胡荣撰《濂溪书院记》纪之。明代书院,介乎官学(国学、乡学)与私学(私塾)之间,由官员或乡绅豪族损助。为本家或本族子弟道德教化或应试教育的场所,但也是学术探讨和研究的地方。不同流派的山长既
可闻发己见,亦可学术争论,只是因所办者的身份、地位及地点而有等级差级、若以周敦颐家族之声,高官捐建之望,在当时广州是算高级别的家族书院了,但是,明政府对书院政策多变,所以濂溪书院的命运也随之而变。武宗正德二年(1502),书院更名为崇正书院,世宗嘉靖元年(1523),改为提学署。次年提学副使魏校于粤秀山麓重建“濂溪书院”,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大阉魏忠贤构东林党案,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