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华书院
作者/责任者:广州市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索取号:G649.299.651/1
文献资料来源: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
然; ......襄琴伫月,瀹茗烹烟於此间,少获佳趣,长斯院者,亦每次幽胜惬心,咸喜就聘。缘是鸿才硕彦,接席联镳。……两台大吏,锐意培植,常就日馀,屏驺入室,花廉试士,水榭论文,故后粤秀(书院)百余年而一时崛起,人才掇巍,科践清华,郁为贤髦,论者几几有后来居上之叹。(《越华纪略?6?1序》)
逮至嘉庆年间,已近六十年,因“(生徒)历年浸多,讲舍颓圯”。遂于十一年(1806)重修,盐运使蔡共武为筹修葺经费,“捐廉俸若干”,“众商亦醵金以助。是诹吉鸠工……阅两月而毕”。
自乾隆以降,诸商久居广东子弟多归民籍,书院录取甄别也渐与粤秀书院同,书院招收名额不断增多,书院经费却日渐不足,起初,因只招商籍子弟,富贾乐助,后民商并招,且生徒数额增大,诸商不堪重负,困于捐输,亦引起官员重视。自嘉庆十九年起,方运使率诸商续捐4000两。道光八年(1828),耿运使查悉经费犹有未敷,商人捐垫乏力遂自捐廉银4000两。次年,又以应考人数倍增,再捐银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