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B > 百年潮

从“不知我者”到“知我者”

面也分析了,写作《多余的话》最直接的“触媒”就是要纠正“外间”人们对他的深刻误解,使人们了解一个真正的自己。所以不难理解,他的预期读者,首先就是这些“外间”的人们,即社会公众。这样的“不知我者”显然很多。而且,他还希望“以后的青年不要学我的样子”,有以他的人生道路为戒的含义,表明,往更深远点讲,瞿秋白设想,人们尤其是青年们,将会在他死后才能读到这篇文章。因此也可以说,《多余的话》是写给后人、写给历史的。这是他开始动笔时的思绪(注意,是“开始”)。瞿秋白生命的最后四年直至被捕前的政治处境,也很难使他直接以党内同志为预期读者。作为对照的是,方志敏用密写水写作狱中文稿时,是明确以党中央为预期读者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汇报或者情况报告。方志敏这么做,起码要有一个前提: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B > 百年潮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