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B > 百年潮

从“不知我者”到“知我者”

—相反,他十分厌恶那个有着显赫经历和名声的、他视为虚假的形象,这是他贯穿全文的一个思想。他后来还说,“决不愿冒充烈士而死”。他之所以认为话是多余的,是因为他快死了,说了也没有用了。——反过来说,假如他没有死,这些话或许是有用的,不是多余的了!文人的话,总是有一些婉曲难猜的。笔者以为,“多余”不“多余”的这些表达,都是深有余意的。再看“代序”最后一段里说:“虽然我明知道这里所写的,未必能够到得读者手里,也未必有出版的价值,但是,我还是写一写罢。”这里说明,瞿秋白认为《多余的话》多余,还因为他知道写出来后可能被毁、被封藏等等,不一定有人能看到它,他是在白费功夫。而据李克长的访谈录,记者曾问瞿秋白是否想出版《多余的话》,他说:“甚想使之出版。”显然他非常希望有人能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B > 百年潮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