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D > 电影文学

《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女性镜像重构解析

“所指”,也就是幼儿在镜中所看到的影像。幼儿所看到的自我影像在某种程度上是他自己的“意义”。儿童经过镜子阶段,其心理中原本破碎的影像为镜子中和谐的自我镜像所替代,从而取得了自我认证,但同时,拉康认为,这一过程的性质只是形象的假象,还不具有真实的意义,并未经过符号与现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D > 电影文学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