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收益分析探究凉山彝族习惯法延续的原因
需求中,有效地提高法律资源的利用率。这无疑是我们的价值目标;同时,通过对成本收益分析公式的演绎,我们不难发现在凉山彝族地区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发生了不一致,严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只有将这种社会成本尽可能地内在化,由个人自己为行为买单,使得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一致,才能有效地发挥凉山彝族地区法律的功能。参考文献:[1]张邦铺.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与调适——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为例[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2]杨佳.断裂、失范与衔接——试论当前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与走向[J].法制与经济,2009(3).[3]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4]罗宾,保罗,麦乐怡.法与经济学[M].孙潮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5]陈金全,巴且旦伙.凉山彝族习惯法田野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