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路径探索

,例如,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过兼职行为,其中不乏部分学生会上当受骗,这时应帮助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劳动合同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知识,指导学生谨防中介陷阱、劳而无获等欺诈用工行为;在学生离校实习之际,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关于实习期、基本工资、劳动合同的签订等基本内容,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从而全方位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如果出现大学生有被侵权事件时,学校、社会各界应积极提供法律帮助;反之,针对大学生的违法行为,也应依法处理,这样大学生会对基本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并对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等有所认知。通过运用法律,在思想上进一步强化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意识,自觉遵守体现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行为规范。3.积极优化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外部法律环境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电子期刊 > F > 法制博览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