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路径探索
好教职员工的法制观教育,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法律素质。(二)充分发挥社会在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中的矫枉作用1.积极搭建社会法治理念的教育平台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源于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只有在实践中去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传统的课堂教育无法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无法从感性上确立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所以应积极地搭建社会法治理念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司法机关、社区和法治教育基地等资源,使学生充分地参与社会实践。为此我们应当逐渐建立起“内引外联”的实践教学制度,可以让学生现场观摩法庭审判,聘请法律执业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举办法律咨询与宣传活动等。2.积极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实践能力法律素质中最重要的内容应是运用法律的能力和技术,这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就更有说服力。高校应该大力帮助大学生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并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注意指导学生们相关的法律问题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0-87673002
本站访问人数: